新能源汽车发展,充电设施必须先行。在新的政策机遇和历史条件下,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大力实施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两个提升”工程,紧跟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抢占充电服务领域先机,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便捷的服务。
1 构建政企协作机制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合肥市《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好与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的衔接,以规划为指导,重点布局覆盖到县城范围内的“城市交通快充圈”,依托市充电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和市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统一调度平台,以及与市、县(区)两级政府建立的协调机制,加强政企深度合作,形成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的强大合力。
该公司推动充电设施规划与地方控制性详规无缝对接,预留公司投资建设的充换电站站址,并以适度超前为原则,以提升供应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加强前瞻性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以避免重复建设。
该公司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大处着眼,从细处人手,提高充换电设施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效率效益。公司促请政府出台文件,明确配套电网改造成本纳入输配电价;规定房产局、物业单位和属地政府配合充电设施建设的职责以及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建立与新能源车企良性互动模式,利用新能源车企4S店资源,做好公司充电设施信息推广和服务流程宣传,提高知晓率。
2 建设立体充电网络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在合肥市政府支持下,国网合肥供电公司主动参与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已建成投运10座电动公交充电站和2座电动公交换电站;建成并投运近100座社会乘用车交流充电桩群计2085台交流桩、8座高速城际快充站、4座出租车充电站、2座城市快充站共计140台直流充电桩。合肥市充换电设施建设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处于全国省会公司前列,这些充换电设施为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十分钟”充电网络;开展充电市场情况调研,了解乘用车主分布情况以及充电需求,重点了解营运性质电动车对充电服务的需求,结合调研情况在规划中筛选重点布点区域;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将充电设施布点建设工作纳入公司与各区县对接范畴。
目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已与合肥市政务新区、经开区、新站区、机场、肥西县签订框架协议,提前做好项目可研,编制好充电项目储备库;抢占市区政务中心、大型商圈、科教文体、景区景点等区域充电市场,促成在省市政府行政办公区、城市大型公园、机场等20个核心城区布局充电设施;以高速、国道等主干道路为轴,沿线按照市县一体原则统筹布置充电站点。到“十三五”末,合肥规划建设60座城市快充站、20座城际快充站、100座交流充电桩群,以初步形成覆盖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和高速公路的高效立体化充电服务基础设施网络。
3 强化精益运营服务
孟先生是合肥市第一个在停车位上装私人专用充电桩的用户。在他提出申请后一个工作日,客户经理就到达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满足申请条件后,供电公司开辟快速办理绿色通道,客户经理进行全方位办理指导,加快工作流程,在提出申请后的第5个工作日,孟先生的个人充电桩便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电动汽车日益普及,便捷的充电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运维和营业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专门成立了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负责充换电设施运营、运维检修以及营业管理。
该公司明确了充电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责任,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安全、运营制度体系,将项目建设纳入公司统一调度;明确了项目流程各环节责任单位和责任,按周推进,按月调度。同时,划清了充电设施与配电设施的建设、移交、维护管理界面,固化工作流程,开展充电站运检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强充电站人员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刘爱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