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众用电服务大众!

通知公告:

《大众用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精品荟萃
“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助力蓝天保卫战
发布日期:2019/3/29   点击次数:463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罗勇智

 

  2018102421时,一场查处违反环保规定野蛮生产企业的专项行动正在株洲市紧锣密鼓进行。

  以株洲市政府办、株洲市环保局以及国网株洲供电公司为主的核查人员分成2个行动组,在不打招呼、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开展现场核查,目标直指锁定的106家企业中随机抽选出来的10家企业。

  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张核查,除1家企业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外,其余都存在环保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无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等问题。最终,株洲市环保局对其中2家企业责令整改、3家企业停产整治、4家企业立案处罚,共处罚金189万元。

  人们不禁要问:从锁定的106家企业中随机抽选出10家企业核查,就有9家有问题,精确度为何如此之高?这要归功于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研发的“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新模式精准定位发挥的威力。

1 墙内开花墙外香

  早在2010年,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一部署,国网株洲供电公司迅速搭建起了“电力大数据”平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全面管控营销服务、安全生产,获得显著成效。

  墙内开花墙外香。2017年年初,株洲市政府了解到“电力大数据”的巨大作用后,希望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利用“电力大数据”帮助株洲市环保局加强环保监管。

  当时,随着株洲市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一是排污企业点多面广,尤其是重点污染源的排污口和环境治理设施,传统的监管手段仅靠定期巡检和群众举报,难以实现有效监测;二是部分企业为躲避环保部门执法,选择在夜间加班加点生产,环保设施运行处于停运状态,难以对这部分企业的违法行为实现精准锁定、精准打击。如何对排污企业污染物治理设施进行有效监管,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站在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根植的高度,决定举全力完成这一项工作。以国网株洲客户服务中心计量室副主任侯新平牵头的“电力大数据”团队,担起了这副重担。

  经过反复揣摩、推敲、研究,他们认为:绝大部分环保设施需要电力维持正常运转。利用企业的生产用电、环保设施用电,加上电力企业大面积使用的远程抄表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企业环保的实时监测,全面掌握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另外,企业的生产负荷随着生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生产量的大小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在用电负荷中,利用企业昼夜负荷大小,基本可以锁定夜间生产型企业,再通过环保部门的现场核查、执法等方式实现对企业环保的监管。

  20176月起,侯新平和他的大数据团队开始进行环保设备电力监测初步构想,到监测方案编制、方案可行性论证,再到监测方案完善,前后只用了3个多月时间。

  201710月起,侯新平和他的大数据团队开始第一家企业的电能计量装置和数据采集终端安装,到最后完成88家企业的99套装置安装,前后只用了2个多月时间。

  就在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遇到了两个麻烦:

  在环保计量装置安装过程中,不少企业面临多个回程中选择哪一个的问题。最开始选择企业负荷较大的地方进行安装,后来发现负荷较大的地方电缆口径也比较大,难以安装。于是,他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只需在企业需要运行的设备上安装装置,不需要考虑负荷大小,负荷再小也能实现实时监测。

  部分企业安装完环保计量装置不久就面临关闭,供电企业不得不将其装置拆除,再安装到另一个企业,因此耽误不少时间和精力。此后,新增企业名单时,他们要求环保部门相关领导签字确认,确保所选择的企业符合安装装置的条件。

  麻烦解决后,他们加紧了企业信息获取和录入、数据采集和筛选……一个“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的数据平台就这样搭建起来了。随后,便是对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再比对、再分析,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在长达10个多月的时间里,侯新平和他的大数据团队面对密如蚂蚁、密如蚊蝇、密如蛛网的数据常常寝食难安,通宵达旦监控、比对、分析……获得的数据一步步接近精准。

  20185月,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监测。20187月,第一次开展昼夜用电不平衡度分析。最终,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监测方法:

  针对已加装环保监测设备的企业,实施远程实时监测方式。通过负荷变化,对企业环保设施实时24小时监测,在环保设施用电异常情况时,及时与企业用电负荷进行关联分析,确定企业是停产还是环保设施单方面停运;通过每天比对环保设施用电量的关系或与企业总用电量的关系,锁定环保设备运行异常企业;通过对环保装置负荷特征图进行比对分析,锁定异常企业的发生时间,进行有目标的跟踪。

  针对未加装环保监测设备的企业,采取用电负荷昼夜不平衡度方式进行分析。一是对初步筛选的名单,根据企业用电类别进行筛选,将冶金铸造、建筑材料、化工生产、照明、商场、办公等用电类别,根据不同行业形成分类系数;二是根据平均负荷计算昼夜不平衡度,将平衡度作为重要参数;三是综合考虑企业月用电量下降幅度与日电量波动率2个参数。经过行业与3个重要参数的综合计算,挑选出环保部门所需监测的企业清单。

  就这样,经过侯新平和他的大数据团队的不懈努力,不断完善,日积月累,“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日趋成熟。株洲市环保局信息中心工程师贺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利用‘电力大数据’分析出偷排污染物的企业,这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在全国是开创性的。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功不可没!”

2 电力数据新领域

  “大家快看,这里出现了异常!”20171222日,“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数据平台监测到了第一条异常信息。通过监视屏,侯新平发现一家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电表电量异常,立即发起预警处置流程,将监察任务自动指派到相关辖区环保负责人移动终端。该负责人马上通知和督促执法员到现场进行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旁的护坡垮塌,维修时因工程填土压垮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输电线路,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正常开启,而该企业未将情况向环保部门报备。执法人员将污染源现场监察记录、调查询问笔录等执法文书和现场照片、录像记录、营业执照等现场证据实时上传系统中,并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责令其立即恢复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首战告捷,大大提升了侯新平和他的大数据团队的信心。

  以前,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不考虑环境效益;一些企业认为环保部门没有夜间生产的环保监管,抱有偷排一点没关系的侥幸思想。所以,株洲市12345市长热线和12369环保热线经常收到群众投诉:夜间有异味,怀疑有企业偷排污染物。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哪里知道,它们已被“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盯上了!

  “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早已对株洲市所有企业的电力数据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找出了偷排污染物企业的电力数据特征,并以此为尺子,对全市所有用电大户的用电数据进行比对,自动识别企业是否存在偷排污染物行为,自动生成被执法名单,供环保部门进行精准打击,让偷排污染物企业的非法生产行为无处遁形。这在环保监管上是一次质的飞跃,由以往的被动执法,到现在的主动精准查处,并取得了实际成效。

  侯新平告诉笔者:“利用‘电力大数据’实现环保监管,计算出有偷排污染物行为企业的用电特征,再对全市所有的企业和工商用电户进行比对分析,加上现场重点监督,排查的企业名单就这样出来了。比如20181024日查处的某特种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就是通过9月份的‘电力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匹配出来的。”

  株洲市环保局副局长何长顺说:“‘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解决了精准识别偷排污染物企业的问题。不管企业在哪个位置,不管企业在哪个时段生产用电,只要有异常,我们就第一时间排查到位。”

  过去,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需逐户现场核查,投入人力物力很多,但效果不明显。“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数据平台从20177月开始部署应用,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用电量异常58次,监测能力达100%;对环保非重点企业定期开展昼夜不平衡度分析,极大地提升了“电力大数据”的潜力。

  与此同时,通过监测异常、分析派单、核查执法等过程,有目标地点对点开展核查执法,大大降低了环保异常发现的成本,有效提高了环保监管的效率效益。

  国网株洲供电公司总经理张治国说:“将‘电力大数据’应用到环保领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起到应有的作用;该项目具备了数据产品的雏形,是建设数字化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811月,株洲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应用‘电力大数据’创新环保治理工作推进会”,全面推广应用“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

  为了一片干净的蓝天,为了一江清澈的河水,“电力大数据”在创新环保监管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