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众用电服务大众!

通知公告:

用电文苑

文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用电文苑
“红楼”说电
发布日期:2019/4/30   点击次数:728

 

  民国26年(1937年),湘阴县商会委员杨炳僧组织商界集资1万元,从武昌购回旧蒸汽锅炉和发电机组,创办了湘阴电灯公司,点亮了这座湘水之阴古朴县城的第一盏灯。

  1963年春,湘阴地区接湘中电网电源,坐落在一栋典型苏俄风格三层小洋楼的110千伏乔口变电站成为湘阴的一道别样风景,变电站位于乔江入湘江之口的湘阴县乔口镇,是岳阳地区“元老级”变电站之一、国内早期室内变电站。

  因外墙为红色,故被当地居民称为“红楼”。

  湘阴县志记载,“红楼”占地17亩,安装变压器2台,容量4.15万千伏安。建站时,架设110千伏乔潭线,由湘潭响水坝输电。1972年增架110千伏岳乔线,与城陵矶电厂并网。1979年架110千伏乔益线,改由益阳220千伏变电站供电。再后来,随着湘阴经济不断发展,供电量连续增长,曾经作为长沙、益阳、岳阳电网枢纽变电站的110千伏乔口变电站负荷不断攀升,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要求。2010年,“红楼”终于结束了她长达37年的光荣使命。

  如今,已显老旧的“红楼”伫立在周围的新建筑之中,虽不合拍,却更加醒目。厚实的红色外墙揉进了岁月的沧桑,颜色更加深沉内敛;粉刷的白底已经晦暗,上面仍留着字迹已淡的毛主席语录;内墙因年久失修已经斑驳,一如老人脸上的沟壑。楼内的格局未变,主控室、蓄电池室、穿墙套管洞子,一个个旧址、一样样老物件,显示着岁月已远,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辉煌。

  走在“红楼”里,边看边听历史,我感慨颇多,于是不停地拍照、记录,随手发了个朋友圈。没成想,一石激起千层浪,竟引发出众多朋友共同的“红楼”记忆——

  国网湘阴县供电公司安质部主任陈军回复,他至今还清晰记得,2000年的一天,作为变电检修班班长的他,亲眼见证了乔口变电站由长沙电业局移交湘阴电业局管辖的场面。此后,带领班里弟兄们在变电站维护检修便成了他的日常工作。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要是遇到大的检修任务,他们还得在乔口变住上几天。

  国网岳阳供电公司设计院凌敏忠书记说:“乔口变在我当调度的时候是一个重要联络变,它为湘阴的乡镇发展特别是抗洪救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有好多好多的感动。”

  一位退休老员工说:“看到老照片,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为我们不断坚强的电网感到自豪,因为一个老站的退役,必然伴随更多新站的投运。”

  ……

  是啊。历史终究成为过去、进入记忆。但那些过去,都是清晰可见的车辙,延伸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些记忆,都是我们心底最美好的情感坐标,带着温度、给人力量。

  “红楼”的历史,是湘阴乃至湖南电网发展的一个缩影,走过这个节点,今天的湘阴电网输电线路已达25条,总长度352千米,变电站17座,变电总容量4.7亿千伏安。2019年,国网湘阴县供电公司正式拉开了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帷幕,将新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

  未来的湘阴电网,定会更加坚强,更好地为左公故里、美好湘阴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国网岳阳供电公司)